Google
 

2007-02-28

企业家下班干什么?



















  清教:调查引出的话题


  我做了个调查,现在我们企业的总裁下班以后干什么,和什么人在一起?结果答案五花八门,而且引起很大的争鸣,一时间激扬文字,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结果是这样的:


  1.下班以后总和政府官员在一起的,多是寻租或遇到了很大的麻烦需要政府出面;


  2.下班以后总光临茶楼、桑拿房,与银行领导在一起的,多是玩资本的空手道,需要拉银行的贷款解困;


  3.下班以后总与公检法、军人、江湖兄弟在一起的,多是企业或个人已经铤而走险,一些麻烦需要"摆平";


  4.下班以后,只有与国内外同行在一起交流,总往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上跑的人,那才真正成为行业的领先者。


  当然这个所谓的测验代表不了什么本质的东西,但也从侧面也揭示了一些我们做企业做领导的境界与层次。其实,我一直认为一个总裁的业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企业挑选合适的做事者,也就是选对人;二是把握好企业的航向,把企业带到哪里,怎么走才能健康长寿;三是监控、评价好前两者,原则上对所用之人做好激励与监管,对企业的战略做出科学、清醒、理智、明确的把握和判断。


  一句话:在正确的时间,选择合适的人,做正确的事,把正确的事做对。如果以上面的标准来界定或者评判总裁的业绩,我想可能就不会不清晰了。当然,作为盈利的组织,企业长远利益和短期利益的平衡,企业利润的可持续增长,也是非常关键的。


  黄鸣:好企业是聚宝盆、摇钱树


  清教先生在《总裁下班后干什么,请你参与评论》中,讲到的老板下班之后与政府官员、银行领导、公检法和同行兄弟等在一起的说法"过时"了,那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主流。我不否认目前这种情况对一般的老板可能普遍存在,但真正一代有前途的优秀企业老板大都不是这样,据我所认识或了解的老板,如海信周厚健、海尔杨绵绵、浪潮陈丕恕、创维黄宏生、华为任正非、远大张跃、蒙牛牛根生、阿里巴巴马云以及其他虽不知名但极有素养的老板等,他们下班后的时间很少和政府官员和行长在一起,他们(包括我)最怕的就是那种应酬,也不需要这种应酬。


  因为好企业是地方政府的聚宝盆,不会因为不与他们吃饭而冷落为难企业;好企业是银行的"财神"(摇钱树),多贷款是给他们送利息;好企业当有自己一企之规,不需要江湖兄弟出面摆平是非,不需要看同行动态行事……


  好企业的老板需要的是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练内功,想长远,下班后(大多也没有下班的概念)他们请下属吃饭交流感情沟通思想,他们思考企业的发展大业,他们召集各种战略文化体系等研讨会议(白天大都忙于日常管理事务),他们读点书,看点报,上一会网,主要是新闻财经、博客更新等。多半晚十一二点回家,和家人说一会话,看一会电视(新闻、百家讲坛、社会热点、广告等)。当然不同时期企业家下班后的日程是不一样的,但有一样是肯定的,那些本应该放在经营和管理上的宝贵时间和精力,而改放在所谓极浪费时间的公关上是极其可笑的,也是不值得的。


  这些名企甚至包括南方的诸多中小企业老板都不会这么愚蠢,大家之所以有"和政府官员、银行领导公关……"这样的结论和印象,是社会上多年来对企业家阶层不真正了解甚至妖魔化的结果。


  实际上老板阶层是一个非常辛苦的人群,他们不仅在工作时间和精力的付出上要大于平常人,而且精神世界要比常人孤独得多,所承受的劳苦风险、人身安全、精神压力等要比常人大得多。不可否认的确有部分老板小富即安,放弃当年的创业精神,也不否认有一部分老板靠权力靠钻政策的空子而暴富,但应该看到在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越来越多的后起老板修养越来越高(就像政府官员的学历素养越来越高一样),事业心越来越强,所领导的企业越来越规范,希望社会给他们足够的宽容,足够的耐心,充分的信任,相信这个群体通过大浪淘沙优胜劣汰会越来越优秀,会越来越有责任感和事业心。


  有人会问我你下班后干什么?我创业时没有上下班,现在虽然退居管理二线,但沟通、规划、研发、品牌建设及董事长日常工作一点也不少,周六周日下午踢足球,最近几个月下了班忙于博客,晚上一般写博客到十一二点钟。


  企业家是自愿为社会所驱使的驴子


  一、的确这种现象在减少,但我们仍看到的是,能够象民营企业老总所做到的国有企业还是少,能够如此苦思冥想、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走着的也还是少数。黄总是民营企业家,感受的是自己做企业的艰难不易,这是非常宝贵的企业家精神。但从国有企业来看,情况就有些差异,在企业所有权缺位、一股独大、国资委才是企业"婆婆"的大环境下,要把企业做久远,或者说带领团队长久地一路走好的,还是少了点。我们缺少的正是民营企业的一些商业思维,所以更多的是我们看到国有企业频繁出事。这不应该仅仅是偶然。当你创业的积极性化为一纸调令时,企业的内部政治和大股东之间的博弈成为一种惯性时,就出现了类似公司机构治理的缺陷,企业大厦轰然倒塌的结局,我们也不应该忽视这个背景和这些事实。


  二、调查得出的四种现象,是总结大家的想法而说来,实际上我真正期盼的是,中国企业在积极、信任、有作为、健康的环境下,企业家们能够把企业做好,对员工、对股东、对企业、对社会肩负起责任,理所当然受到全社会的尊敬。我们不应该忽视的是,我们要改变当前社会的所有环境不是一蹴而就的,正如中坤集团的董事长黄恕波所言,主流经济学家们看到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家创造的价值,而人文学者看到的是,几十年改革当中民营企业家变富的现象,或者说他们用流行、时髦的语言概括的原罪现象。我所看到的是,社会公众关注的是企业家的财富数字,关注企业家的生活状态,看到更多的是财富的分配问题,因此"仇"富,与企业家构成对立面越来越是个深刻的问题。这是可怕的,但我们也无法用一句话来评判对错,因为站的角度、思考的层次、关注的目标的不同。


  三、我们这个社会正是存在诸多这样那样的偏见,所以很多人才误读了所有的企业或者企业家,在我与诸多企业领导者的沟通与接触中,绝大部分也是务实的,理性的,健康的。我清晰地记得《中国企业家》杂志在上个世纪末留言给我们这个时代:"真正的企业家都是自愿为社会所驱使的驴子"。


  总裁"渎职"谁来监控?


  那么就引出小标题中的疑问:如果真的总裁"渎职"了,谁来负责?谁来监控?


  不管是民营企业还是在国有企业,如果总裁不作为或者总裁少作为,那都是一种灾难。在企业中,外界更多的是看重总裁权力,但是在企业内部当这种权力变成独裁权力时,企业就变得非常可怕了。"个人主义"行为往往导致了很多企业的危局,积累沉淀到一定程度,企业大厦顷刻之间就会倒塌。目前在企业家队伍里,也有为数不少的企业家有意无意地还在做着类似的强权"英雄",对己于企都是十分危险的。一个合格的企业领军人物应该做好三件事:用对人,把握好方向,建立起激励与监控的机制。如果没有做好这些,那总裁们该检讨自己是不是"渎职"了?企业的战略决策,我们一定要改变过去那种集体决策集体负责的被动局面,董事长、总裁负有不可推卸的决策责任,中层管理人员、基层员工负有执行力的责任,这个我们必须弄清楚。


  企业应该需要总裁的监督者,谁来监督总裁的言行、决策、商务活动?这个人不能有恭维之心,不能有过重的权力欲望,不能隐瞒管理中的责任,不能三心二意、两面三刀、阳奉阴违,董事会吗?总裁助理吗?中层团队?还是企业所有权的监管人?我认为都不妥当。作为民营企业,最好的是建立起一个没有利益之争、没有企业政治企图、能够正确全面科学评价、监控、协调的智囊团队,可以由人力资源专家、企业战略专家、律师、记者、注册会计师、经济学家等组成。同时,在内部建立完善起法人治理机构,建立起可以对总裁"渎职"说"不"的"绿色通道"。作为企业,董事长与总裁的职位要分开,把总裁和董事长的职责合二为一,往往会使董事会更难撤换表现差的总裁,而这可能就会减少董事会在解决业绩大幅下滑问题上的灵活性。


  作为总裁,我们一定要清楚,市场经济已经一个由过去的老板文化驱动企业发展的时代进入了靠整体组织文化驱动持续领先的时代。太多的个人英雄主义,给我们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增添过太多的悲剧色彩。而不少企业的悲剧就是总裁亲手导演的,这不能不令全社会深思。






出处:商界名家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