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2007-01-28

员工责任心源自企业文化

  什么是责任心?我想从企业员工的责任心角度来阐释这个名词,应该是员工由心底发出的一种自觉自愿的心态,转化到行动上就是企业的事儿我有责任去管,有义务去做,不做违背企业规章制度的行为。我们讲员工应有责任心,从狭义来讲,是一种精神、态度;从广义来讲,是企业文化在员工行为上的直接体现。笔者曾在不同的商业业态做过营销、管理工作,不同业态的员工责任心也不尽一致。
  一、国有企业的文化决定了员工的责任心来自于“宣贯"
  国有企业中员工的责任心更多地来自于“宣贯",而不是靠自身的觉悟与信念的高低,我想这与企业的体制与文化有关。中国的国有企业往往沿袭着中国儒家传统的思维方式,人们往往不喜欢显山露水,做好本职工作,谋取一份稳定的工作就可以了。在一些问题的处理上,往往秉承”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而“冒尖、出风头"之辈往往最后落得个不甚圆满的下场。所以”宣贯"成为了一种国有企业惯用的思想政治工作手段,那就是反复讲、讲反复,让你在昏昏然中接受企业固有的文化与理念。
  责任心的大小与官位有关吗?可能有90%的人会选择“是"的答案。责任心的大小与个人的品质有关吗?仍会有90%的人选择,但会是”否定"的答案。有些时候,我们的老板,我们的管理者会认为员工没有责任心,可换位思考,当我们的员工每天被不停的“宣贯"麻木了头脑,僵化了行动的时候,我们的老板被巨大的指标和外部环境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时候,两者的认识会在一条水平线上吗?聪明的老板会鼓励员工多说,而权力欲极强的老板则会希望员工们多听。”听"与“说"虽然只一字之差,却折射出管理的巨大差异。所以说,国有企业更重视”宣贯"的作用。
  笔者曾经在一家国有企业做了8年的宣传工作,深知宣传的妙用。责任心是什么?无非是对企业的关注程度、投入程度和付出程度。我们自诩的是某某人通过什么、什么活动“转化"成企业需要的样子,精神力量是我们不可否认的提高员工责任心的一种信奉原则。国有企业对责任心的衡量标尺更多地体现在员工的奉献上,你的奉献越多,你的责任心越大;反之,你的奉献越小,你责任心越小。加班、超时工作,舍小家顾大家,带伤、带病坚守工作岗位,这些在国有企业都被视为责任心的一种体现,而这些在西方被看作是不可理解的一件事情。忆苦思甜,讲形势、任务,是老板惯用的伎俩。但实际效果又如何呢?难道只有下班晚走,才是敬业吗?只有超时工作才是具有责任心吗?我们的老板只看到了一面,而看不到另一面。有些员工晚走,只为”煲电话粥",因为用公家的电话可以省去通讯费;超时工作不是责任心强,而是在8小时工作时间内不会分配时间,工作效率低下的表现。带伤、带病坚持工作,真的是境界高尚吗?不自爱的人又怎么会爱企业呢?
  案例是最能佐证观点的。一位收银班长平常积极主动,在业务上也是一把好手,深得领导和同事们的信赖。可是一次“意外"事件却让信任她的人大跌眼镜。她利用职务之便,擅自用他人的会员卡在POS机上刷卡,谋取私利。这件事让她丢掉了工作,更重要的是让我们的价值观和评价尺度经受了一次考验和洗礼,到底是用其才还是用其德?”才大于德"是小人,“德大于才"是君子,而”德才兼备"则为圣人,《资治通鉴》如是说。在实际工作是用其才还是用其德,在国有企业中德还是要大于才的,虽然岗位不同这个尺度会有所松动和变化,但是“听话"还是国有企业用人的一个重要标准,而维持这种听话,除了经济标杆的调节外,”宣贯"是国有企业“一招鲜、吃遍天"的提高员工责任心的”不二法则".
  二、私有企业的文化决定了员工的责任心来自于激励
  在私营企业更多靠得是一种自我约束,聪明的老板懂得用激励来激发员工的责任心和上进心,从而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奠定思想基础。笔者印象最深的是在沈阳兴隆大家庭老板李维隆的激励法,在去年66小时不眠夜的促销活动中,笔者切实感受了这种激励的作用。面对连续作战,如潮的人流涌向着这家沈阳单体面积最大的购物中心。它开了多个先河,首先它引领了一种概念,代表了一种前卫,66小时的连续不歇业是沈阳各大商场首次推出;其次它的折扣幅度惊人,回馈力度绝无仅有。再次,参与的人员之广,消费者之踊跃,都是各方所始料未及的。在这种超负荷的促销大战中,消费者“累在其中,乐在其中",而员工靠何种力量支撑呢?单靠”宣贯"只能解决一时。而“兴隆"的作法更让我对李总刮目相看。他安排广播室在销售额突破1个亿时广播,每突破1000万时再广播,让员工们深受鼓舞的同时干劲倍增,在宣布突破和创造一个又一个兴隆人的纪录后,又不失时机地奖励每名员工一箱苹果,而且纪录突破奖励跟着递增。这种鼓舞方式让我这个局外人也跟着”血脉贲张".在广播的同时,各楼层和区域的经理、主管也在现场为员工们鼓劲,不时通报着销售的进展,齐声的口号让员工们疲态全无,让团队也充满力量。
  试想,如果换成国有企业的激励方式,员工的责任心也会大打折扣。尽管国有企业也讲激励,民营企业也有“宣贯",但在实际运用中程度不同、效果迵异,还是可以分出的。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