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2007-04-30

office社交场合8大禁忌

  不要耳语在众目睽睽之下与同伴耳语是很不礼貌的事,耳语可被视为不信任在场人士所采取的防范措施,不但会招惹别人的注视,而且对你的教养表示怀疑。

  不要失声大笑尽管你听到什么"惊天动地"的趣事,在社交宴会也得要保持仪态,顶多报以灿烂笑容即可,不然就贻笑大方了。

  不要滔滔侃谈在宴会中若有男士对你攀谈,你必须保持落落大方的态度,简单回答几句即可。切忌忙不迭向人"报告"自己的身世,或向对方详加打探,要不然就要把人家吓跑,或被视作长舌妇人。

  不要说长道短饶舌的女人肯定不是有风度教养的社交人物。若在社交场合说长道短,揭人隐私,必定会惹人反感,让人"敬而远之"。

  不要大煞风景参加社交宴会,别人期望见到一张可爱的笑脸,故此忌情绪低落,表面上应笑容可掬,周旋当时的人物、环境。

  不要木讷肃然面对初相识的陌生人,可以由交谈几句无关紧要的话开始,若老坐着闭口不语,一脸肃穆表情,与欢愉的宴会气氛便格格不入了。

  不要在众目下涂脂抹粉在大庭广众下扑施脂粉,涂口红都很不礼貌,若是你需要修补脸上的化妆,必须到洗手间或附近的化妆间去。

  不要忸怩忐忑在社交场合,假如发觉有人注视你――特别是男士,你也要表现从容镇静。若对方是从前跟你有过一面之缘,你可以自然与他打个招呼。若对方与你素未谋面,你也不要忸怩忐忑或怒视对方,你可以有技巧地离开他的视线范围。

2007-04-29

找工作别奢望一步到位 28岁前跳三次槽很正常?

"美国人学汉语的越来越多,很多中国留学生打工已不是刷盘子,而是教外国人学汉语。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大学生的职业定位也需要扩大视野,挑战自己原有的习惯。"近日举办的在"大学生职业发展论坛"上,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袁岳的讲演主题"经济全球化视野下,大学生的职业定位在哪里",颇为吸引大学生。

  跨国公司开始转向三线四线城市大学生要做好去中小城市准备很多大学生都愿意到跨国公司工作,认为那里待遇高、环境好。袁岳提醒大学生:现在,来中国投资的跨国公司,已把目光投向三线四线城市,虽然公司的中国总部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但是很多具体业务是在周边的中小城市以至乡镇。大学生若选择跨国公司就要准备好到中小城市工作,如果几年后成长起来了,可能在当地做主管,也可能再回到总部或到国外,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从北京到青岛一个多小时

  与在京工作差别并不大

  
"现在从海淀到东城需要1个小时,从北京到青岛乘飞机也是1个小时,这样看,在北京工作和在外地工作,区别并不大。"袁岳建议大学生,树立新的距离观,找工作不能紧盯着大城市。"把自己放在远处就会优化自己",袁岳举了自己公司的例子――派了几名员工到广州一带开展新业务,他们都是北方人,看起来又很老实,本以为会遇到很多问题,事实上,他们的"老实、单纯"赢来了很多生意伙伴,对方不会担心有什么陷阱。

  英语好懂技术的大学生受欢迎

  实践动手能力往往排第一

  
现在,大学生都在忙着学英语、考英语,这当然是进外企的敲门砖。"更重要的是,还要有一门专业知识。"袁岳说,他们公司去年到印度进行汽车领域的商业活动,但是招聘英语好又懂机械技术的大学生,并不是很容易。很多大学生说英语不够大胆,其实,不用担心对方听不懂,只要讲出来,别怕语法错,我们听外国人讲中文,不合语法也不影响交流。

  "说到专业知识,学生在学校里学的基本上是书本知识,应该把书本知识变成劳动的工具,帮助你去工作,企业更看重这个实践能力。"袁岳说,有关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招聘大学生时,"实践动手能力"排第一,"专业知识"排第二,交流表达排第三。因此,大学生要多去实习,可以自己找机会,经常查询一些跨国公司的网站,关注他们有关大学生的各种活动。

  28岁前跳三次槽可能会满意

  励志的书缺少专业化具体方法

  为什么很多大学生感到找工作难呢?袁岳告诉他们:别把第一份工作太当回事,不奢望一步到位。28岁之前跳三次槽是很正常的,大学毕业不可能完全摸清自己最适合做什么。每个工作都有可取之处,它都是以后工作的肥料。我以前在政府机关工作,虽然有些不愉快的经历,但是我知道了那里的运作机制,对我今天的企业发展起到了少走弯路的作用。如果28岁前积极地跳几次槽,可能会找到满意工作。

  "大学生要有职业规划,但不是天天规划,也不是都要换几个工作。"袁岳说,现在的一些励志类书多是理念,没有专业化的具体办法。简单讲,职业规划包括:资源分析、目标分析和路径分析。也就是,你有多少选择、哪个更适合你、是否能够实现。很多人有出息,就是他认准了一条路,坚持走下去。

  互动问答

  
在讲演结束时,袁岳还与同学们进行了互动问答――

  大学期间要考各种证书吗?可以认认真真地考一两个证书,掌握一定技能。如果应聘时,对方看重了你的资格证书,但你没有胜任相应的工作,也很麻烦。

  找工作时文凭重要吗?很重要,它是必要条件,没有它不行,有了它也不见得行,还不够,关键是老板希望你把活儿搞定。

  毕业后一定要去国外闯一闯吗?不是每个人都必须去国外,真想出国,在大学期间就要特别留意各种可能的机会。有一个对外经贸大学的学生,大学期间去了四五次国外,全是欧洲一些公司资助的某个计划,或者美国的什么"领袖行动"。这些机会都是他自己寻找的。

如何在30分钟面试中确定胜势

一个常规面试的30分钟里可能出现的事件和顺序大致上是这样的―――但是,同样,法无定法,任何变数都会发生,掌握常规和随机应变并不矛盾―――敲门,你满面笑容地进去,握手,请坐。然后面试官会让你作一个很短的自我介绍,时间已经过去了3分钟,面试算是正式开始了。最理想的状态,你的面试官的第一个问题是:简单地介绍一下你自己吧。正中下怀,于是你开始背你写好的稿子,啪啦啪啦啪啦,你最好最多别超过5分钟,否则面试官十有八九会打断你,他觉得你背得太熟了。于是,面试开始10分钟后,真正的较量开始了。在接下来的15分钟之内,才是你真正抓住面试官,给他留下决定性印象的时候。15分钟之内,一问一答,能够有几个回合呢?完全取决于你回答问题的长度。你可以一个问题用10分钟来回答,另一个问题用5分钟,这样你就让刁钻的面试官没有机会问你别的问题了;你也可以每个问题都用一句话来回答,这样你很快就可以让面试官弹尽粮绝,没有那么多准备好的问题来问你了―――我希望你能看出来我是在开玩笑。

  对你而言,控制时间和节奏成为了和给出好的答案同样重要的任务,如果前者不是更重要的话。有几个重要的原则你必须记住:

  (1)你必须努力掌握对节奏的控制权,而不要把它交给你的面试官。

  如果你回答问题总是拖沓冗长、毫无逻辑也看不出什么时候能结束,面试官会不得不总是打断你的回答:"我明白你的意思了,那么,下一个问题是……"这种被打断回答的情况往往会带来紧张,出现几次,你就会发现清晰的思维和顺畅的表达就这样被打断了。所以,千万不要给面试官这种机会。通常情况下,只要你把握得当,他们也并不会主动地抢。

  然而也有这样的面试,面试官无意或者故意地不断打断你的回答,试图获得面试节奏的控制权。那么,在这种情况下,你必须保持冷静,努力地把节奏感再抢回来。你可以在面试官突然打断你的回答,插入一个问题时,有意识地保持10秒钟的沉默,装作在思索这个问题,实际上是在冷静,找回自信和节奏,然后用一种和刚才回答问题不同的语速重新开始。还有的时候,当你觉得你是在回答到关键时刻被打断的话,不要就此罢休,你应该在回答被打断之后的新问题前,有礼貌地说:"在我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觉得我应该对刚才那个问题的回答补充一点……"然后尽快完成你刚才没有机会完成的观点。

  (2)永远不要在一个问题上纠缠太久。

  这15分钟,或者说整个面试,就是一张你无法先看到整张试卷的试题,有点像GRE的机考,更糟糕的是,你实际上连每道题的分值都不知道。在面试的时候,你不知道你在努力地向面试官说清楚的那个复杂的问题究竟能给你增加多少分,而你花了七八分钟在这个问题上,也可能下一个问题对你来说既简单、分数又多。所以,当一个问题开始出现你很难说清的情况时,不要纠缠太久,简单地说:"关于这个问题,我想我现在只能说出这么多了。"让面试向你的下个机会走去。
(3)在15分钟内取得尽量多的共识。

  在一般情况下,面试官不是来寻找一个永远的"持异议者"的。当你在回答一些关于观点、价值、方法方面的问题时,你会发现,也许经常会出现面试官频频点头,或者他面无表情,甚至摇头的情况。点头很大程度上说明你们的共识,而通常,共识比异议更容易给你的表现加分。

  熬过了这15分钟后,接下来是你最后的机会了。面试官通常会问你有没有任何问题问他。永远别说没有,除非他之前告诉你他已经决定录用你了。最后的问题可能毁了你之前的所有的努力,也可能把你从一场失败的面试中挽救回来。

  然而想出一个好的、最后的问题往往比准备一个好的自我介绍还要难。有的时候,你希望通过一个好的问题,让人对你刮目相看。但是通常你会发现,更容易的是问一个面试官有话可回答的问题,然后你加上几句评价,把这个面试画上句号。

  如果你之前的面试进行得都很顺利的话,在最后一个问题上应该保守一些,只要不犯错误就行。所以你可以问问面试官怎么走进这一行的,怎么看待这一行等等。如果你之前的面试感觉不佳,你希望通过最后一个问题来绝地反击的话,你不妨问面试官一个让他给你出主意的问题,顺带着你可以说出一个你没有来得及在面试中提起的卖点,加深面试官对你正面的评价。

  比方说,我知道的一个聪明的问题,我的一个好朋友明白自己在面试中的英语口语能力令面试官一直表现得对她缺乏兴趣,于是她最后问道:"您知道,我在高中的时候一直是学俄语的,进入大学后我才从ABC开始学英语,现在刚刚学了3年。虽然我已经可以在托福考试中取得630分的成绩,但我知道我的英语口语还需要很大的提高,您能在这方面给我一些好的指点吗?"

  那位香港长大、哈佛毕业的面试官立刻有些羞涩地说:"不、不,你的英语已经很让人满意了。我是中国人,我的中文说得还没有你的英文好。你只学了3年就已经这么好了,应该是你给我一些指点。"

  结果,这个只学了3年英语的女孩子击败了其他学了十几年英文、口语比她好得多的竞争者―――我觉得她就只用了这最后一个问题即确定胜势。
 

招聘企业挑选简历的六大标准

在职场中,简历就好比是一个企业和个人牵线搭桥的红娘,能否顺利得找到自己心仪得工作,那就得看这个红娘的能力有几分了。在我自己长期从事人力资源招聘工作过程中总结了一下几点建议,希望能帮助在职场中求职屡遭败阵的求职者,特别是应届毕业生。

1、过长的简历毫无作用


简历的长度和厚度:招聘者平均在每份简历上花费1.4分钟。一般会阅读1页半材料。过长的简历毫无作用,而且不容易突出重点。在简历后附上一大堆证明材料的做法并没有增加录取机会,但没有发现负面的影响。就按照我个人的一贯招聘经验,首先看的是工作经验这一项,其次看个人评价和所获培训等,因此在简历的后面辅上一沓毕业证书等复印件就根本用不找,这些一般在初试通过后单位才要求提供。


2、传统信件的投递效果会更佳


投递的方式:通过E-mail和网站递交的电子版简历,得到的关注比通过邮件要少。平均会减少23秒左右。此外,我们发现会有约5%的电子简历会由于网络或其他问题没有被招聘者看到。因此,我们建议仍然通过传统的邮件方式,除非雇主明确表示出偏向性。


3、硬性指标要过硬


选择方法:约有20%的雇主承认他们会使用一些级别较低的助理人员来处理简历,这些人员会有一些硬性的选择标准。另有45%的雇主认为他们进行初选时,也基本只看这些硬性指标。


常见的标准以雇主使用的频繁程度为序:1、六级英语证书2、户口3、专业背景4、学校名声5、在校成绩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标准不一定会在招聘要求中注明,但自己心里一定要有数,相关的信息一定要全。


4、外企重视英语和学校


关注要点:中国的公司和外资企业的关注点有一定区别。总的来讲,外企更重视英语和学校名声,中国公司看重专业和户口。越是热门的公司,其往往对在校成绩更关注。建议学生制作不同的简历来突出不同的要点。


5、总体印象重要所学课程次要


简历内容:只有23%的人能在半小时后大体描述它所看过的简历上学生具体活动和职位。他们只有一个对学生性格的总体印象。所以:是学生会副主席还是部长并不重要,关键是你不要给人留下一个书呆子的印象。但如果说谎,也容易出局。


很多简历上会列出自己的学习课程,只有4%的公司会仔细阅读。专家建议:你可以列出,但必须是重要的,而且不要超过一行。


6、简历表达好增加录取机会


表达能力:我们发现符合要求的表达非常重要。同一个人的简历,经过专家修改,可以增加43%的录取机会。简历的常见问题是:表达不简洁,用词带过多感情色彩,英语表达不规范,过长无重心,格式不规范等。